Patrick de Louwere,作为M Moser上海设计总监,WPP上海总部设计主要负责人。MATSU原本以为专注于室内设计的他,却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都有所建树。而当我们聚焦设计,问及其最喜欢的设计师时,Patrick意外的说出了德国作曲家J.S. Bach的名字。也许,这正是Patrick de Louwere设计的无限灵感来源。他是自由的,他的设计灵魂是无拘无束的。正如当今高速发展的中国,充满着无尽可能与惊喜。
关于Patrick de Louwere
Patrick是M Moser上海的设计总监。他从设计概念到项目实践都与客户保持着顺畅沟通、密切合作,这使得他和他的团队都能够创造出符合客户需求与喜好的最佳设计作品。
设计经验是设计师的才能体现与被认可的根据说明。Patrick在中国、英国、荷兰以及意大利拥有20多年的设计经验,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定制家具等方面。Patrick de Louwere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建筑师,建筑师注册委员会注册建筑师。
他的作品得到了媒体的好评与行业的赞誉,包括,两个最佳室内设计大奖,最有潜力的欧洲人才40under40,两个室内创新设计大奖,最佳名誉设计大奖。除此之外,他还为一本业内知名的荷兰设计杂志(双月刊)撰写专栏,并且一直被命为其设计评委会成员。
Q: MATSU 玛祖铭立
A: Patrick de Louwere
可否分享一下您对设计(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产品设计都可)的想法或近期的作品?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曾在荷兰、意大利、英国研究学习建筑设计,并在当地参与了一些设计建筑项目。当我作为建筑师从事工作的同时,也开始倾情投入室内设计中。有趣的是,在我进行室内设计时,又因为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家具单品,于是开创了精品家具品牌。同一个设计师参与建筑、室内、产品不同领域的设计。以前,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然而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见。所以,本质上来说,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设计师,拥有设计任何事物的能力。我的设计常常从需求开始。而对于新事物来说,设计需求通常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隐藏着的。它们由外观设计与功能结构组合而成,需要设计师发现与挖掘,甚至于创造。非常现实的说,家具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氛围,装点空间,它们在空间中的存在,是渴望被使用的,是需要具有功能性的。
M Moser一直专注于商业建筑、空间。那么对于未来商业建筑(办公楼),以及办公空间趋势,可否与大家分享下?
我认为办公空间将成为一个个社交中心。现今,虽然很多远程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可以说你在哪里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如何让思想在一起,从而让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激发创意。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让思想在一起的空间,一个意想不到的空间,一个给彼此都带来惊喜的空间。毕竟,我们需要在真实空间感受遇见,感受不同想法的碰撞之激烈与相同观念不谋而和的喜悦。
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像家一样的办公空间。那么,在居住空间与办公空间定义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趋势下,办公与生活中又该如何平衡?您怎么看?
如今,想让生活与工作平衡,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所有人都不时被她或他的手机拉入到工作状态中。必须得承认我也如此。所以我认为找到合适的时间工作与休憩非常重要。但是这种现象在家中频频出现,在办公空间却截然相反。比如,你常常在家中处理邮件,却少有在办公空间中喝杯咖啡。要明白,在工作中,适时放松才能更加专注投入。当然,我不仅仅是说午休时间。比如,你从工作位起身为你心爱的盆栽浇水,又或者是凝视窗外,听听鸟儿的鸣唱滋养一下需要灵感的大脑。这些,你都可以试试。
您在欧洲( 在英国呆了8年)从事建筑、空间设计8年之久,现又在中国从事这个领域,您觉得在这两个不同市场之间,有些什么不同感受?
一方面说,英国与中国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两个多家都是悠远历史文化的,在全球,地方文化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不同之处是,英国,甚至说整个欧洲更重视传统。相反,中国则更关注未来。而这点反应在飞速发展的市场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无限可能性与活力。现在,对于设计,伦敦已举世闻名,而上海也将成为亚洲的设计中心,非常期待。
听闻您对设计学术与教育也很感兴趣,可否谈一谈您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看法与建议。中国设计教育怎样吸取西方的经验,从而扬长补短?
我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任教超过8年时间。这是一家在建筑方面领先的欧洲教学机构。而在中国还没有相关教学经验,但是非常期待。
您最欣赏的设计师是哪一位,或者哪一些,可否举例?就其设计作品谈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非要给一个答案。我想是作曲家J.S. Bach。他的曲目都编排设计得相当巧妙。在我的心中,他的每一首曲目都仿佛是一个全新宇宙。他创造时,近乎忘我。我认为,他的作品是不可捉摸的,无可挑剔的,优美的……